不出意外的話,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富人,不為自己過得好,只想讓兒女過得比自己更好。
可是太多的家庭,父母辛辛苦苦留下的金錢和基業,子孫三五年就敗光了。
父母過世后,子孫一夜變窮,也是可能的。比如說,拙政園的主人王獻臣過世后,兒子進入賭局一夜,就輸掉了園子。
為什麼富不過三代?帶著問題,解讀三句古訓,慢慢就找到了答案。
01
「為富不仁,必有余殃」:來路不正的錢財,終究要弄丟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里說:「為富不仁矣;為仁不富矣。」
想要發財,你就得采用不一般的手段,正所謂,人無橫財不富,馬無夜草不肥。
在利益的驅使下,很多手段就會超出道德底線,甚至突破法規。
但凡來得不正道的錢財,要守住是很難的,甚至要加倍償還。
說起秦始皇的家業,那是家大業大,一統天下。可是他的家業很快就被子孫敗光了。
大秦的滅亡,還得從大秦的建立開始。
秦惠王當家的時候,想要吞并楚國,但是考慮到楚國和齊國結盟,遲遲沒有動手。
為了瓦解楚國和齊國的盟約,秦惠王請大臣張儀出使楚國。
張儀告訴楚懷王:「和齊國解除盟約吧,秦國把六百里地還給你。」
楚懷王信以為真,馬上和齊國斷交,然后派使者去秦國索要六百里地。使者等了幾個月,只要到六里地。
因為秦國失信于人,秦、楚就打起來了。接著有了武關會盟。楚懷王親自去簽訂盟約,卻被秦軍囚禁起來,押解到咸陽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